潮流熱話

【方俊傑】《職業特工隊:叛逆之謎》青出於藍是個不可能的任務?

  • 2322日前
  • 0

《職業特工隊》(Mission: Impossible)是相當奇怪的電影系列,由1996年拍到2018年,歷時22年。跟由1962年開始拍成電影的007相比,不算什麼一回事,但007換過好幾代演員,情節reboot過好幾次,怎似Tom Cruise長青?要比較,應該拿2001年面世的《狂野時速》(The Fast And The Furious)比較。沒人覺得《狂野時速》新不如舊,看電影網站IMDB的評分,頭四集是6分左右,到第五集至第七集,才跳升過7分,跟一般觀眾的評價相若,大刀闊斧加入超現實的誇張飛車場面後,才成為系列的最成功特色。

 

《職業特工隊》不同。計評分,未計最新一集《職業特工隊:叛逆之謎》,最低分是2000年的第二集,最高分是第四集及第五集,跟《狂野時速》情況類似,理應不存在新不如舊的問題,甚至可以理解為青出於藍。但你試試做做街訪,可以大膽推測十個有八個會答你第一集最經典。我不夠聰明才智理解原因,只能勉強作出以下推測:

 

1) Vin Diesel不變,Tom Cruise會變:Vin Diesel拍《狂野時速》,沒太多人認識,只認得是一個光頭大隻佬。因為《狂野時速》,Vin Diesel才走紅,人越紅,電影越受歡迎,互惠互利,可以理解。何況,光頭和大隻,十八年後,外觀上分別不大,都係光頭和大隻。Tom Cruise拍《職業特工隊》時,如日方中,同年另一作品是奧斯卡級數的《甜心先生》(Jerry Maguire),這廿年來,Tom Cruise試過被科學教教徒身份拖累形象,試過接下一連串口碑票房皆仆直的電影,來到《叛逆之謎》,《職業特工隊》已彷佛是Tom Cruise最後一條救命稻草。何況,就當Tom Cruise的身手保持不變,但一張俊臉始終難以如初,便產生落差。人類總是懷念美好的時光,1996年《職業特工隊》的美好,可能跟電影質素沒甚關係,只單純地記錄了一段美好的年華,已足夠構成經典。

 

2) 觀眾不是追求過份誇張,是追求適度誇張:《狂野時速》第一集,其實相當小學雞,Vin Diesel只不過是個偷偷DVD機的古惑仔,小學雞到連觀眾都嫌棄無料到。打後搖身一變成為超人一樣,縱不合理也容易受落。《職業特工隊》不同,第一集無論在動作場面還是在情節複雜度,已經有一定水平,更可能是觀眾最喜愛的中間點。越拍下去,難以避免講到Tom Cruise越來越神人,面對的風險也越來越誇張失實,彷彿一條不歸路,要Tom Cruise做回一個正常人,會害怕被觀眾誤會不夠誠意。問題是看《狂野時速》可以當成一套完全不用腦袋的傻瓜片,看《職業特工隊》不可以,從來都是鬥勇鬥力之餘更講求鬥智鬥謀,然後,在《叛逆之謎》,Tom Cruise駕駛直昇機似駕駛《星戰》戰機,高空跌落也可以氣定神閒,你會發現第一集去盜寶時的驚心動魄,已是歷史遺跡,要好好珍惜。

 

3) 只要佳句,不要佳章:太多時,我們不會記得整齣電影好壞,只會記到某個突出的段落。第一集,會記得倒吊Tom Cruise;第二集,會記得Tom Cruise攀山;第三集,可能會記得大腦植入炸彈。再拍落去,同類對手越來越多,已經再難創作新花樣,變成炸克里姆林宮,爬杜拜哈里發塔,景點才是賣點,意義就不再特殊。來到《叛逆之謎》,似總結,重現無數昔日經典動作場面,你說致敬可以,說技窮也未嘗不可。既然沒有特別之處,自然難以留下深刻記憶,然後,你又可以冷冷說一句:「都係舊時好。」又不是精密客觀分析,純講感覺,就很容易出現這種懷緬過去常陶醉。尤其香港人,大家也明白。